在古代,“博”是一种棋戏,后泛指赌博运动。当然,沿袭到现在,中秋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,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。这就是中秋博饼起源。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,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,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,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,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。如今“博饼”,不但家庭有,同学、朋友、同事之间也利用中秋节博“状元饼”。而且单位团体也组织大家博饼,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社会娱乐活动。每个人在中秋节前后就可能参加多次的博饼活动。
厦门的“博饼”,也叫“博中秋饼”、“博会饼”。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。
据传是300多年前,郑成功屯兵厦门,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,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,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。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,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,让士兵赏月博饼。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,前后6夜,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。这独特的游戏,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,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。
早年,博状元饼,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,购买一二会月饼,共同博之,谁得“状元”,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。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。这样,年年有增无减,会饼越来越多,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。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,每年买一二会,全家围成一圈博之。每会饼设“状元”1个,“对堂”2个,“三红”4个,“四进”8个,“二举”16个,“一秀”32个。全会有大小63块饼,含七九六十三之数,是个吉利数。国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数,八九七十二是千岁数,而郑成功封过延平王,所以用六十三之数。
大小六十三块饼,分别代表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、进士、举人、秀才。用6颗骰了在大瓷碗内投掷。
“博饼”,也叫“博中秋饼”、“博会饼”。博饼民俗由来已久,十分独特。早年,博状元饼,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,购买一二会月饼,共同博之,谁得“状元”,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。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。这样,年年有增无减,会饼越来越多,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。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,全家围博之。
如今“博饼”,不但家庭有,同学、朋友、同事之间也利用中秋节博“状元饼”。而且单位团体也组织大家博饼,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社会娱乐活动。每个人在中秋节前后就可能参加多次的博饼活动。
博饼,增添节日气氛,是普遍的一种中秋佳节独特的游戏。厦门中秋节,还有吃芋头、番薯、柚子的习俗。民间认为秋薯黄心,芋是白肉,意为仓鑫仓银。一株芋头周围还带着一批小芋,表示母子亲情和多子多福意思。闽南语有“吃米粉芋,出门有好头路”的谚语。
博饼虽用了赌具骰子,但不含赌博性质,而是赋予“拼博”的积极意义,故称“博饼”,而不说“博饼”。如今,一进入农历八月,人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博饼了,大街小巷里不时传来清脆的“叮铃铛锒”声。
现在,博饼依然是厦门人最钟爱的中秋活动,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民俗节日形式,但“会饼”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,出现了更多新的“会饼”,不再是月饼,而是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,比如:沐浴露、洗发水等等,也可以是食品,比如:果冻、薯片、可乐什么的,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“会饼”,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成。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就是想在节日中找个乐,而这个乐子变得更实际些吧。
厦门的博饼风俗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人们所博的“饼”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月饼,而是逐渐换成日用品、小家电等等,这种改革也使“博状元”的习俗真正得到普及。因为无论什么口味的月饼,毕竟都容易吃腻。当然,食品厂家也仍在生产专供中博饼使用的月饼,称为会饼,内有状元饼一、对堂二、三红四,接下去以几何级数类推直至代表秀才的三十二个小饼干。会饼现在主要供应一般家庭。
博饼的工具:会饼一套,骰子一副(6个),大碗一个(有点深度,而且要瓷碗才好,才能让骰子在碗里跳起来)
博饼的方法:大致是这样的:每个人每次要把6个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(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的起来),众人依次投骰子,看骰子的点数得饼。
博饼方案:详见 厦门中秋博饼方案
博饼规则:详见 中秋博饼规则(博饼游戏规则)
|